2008 年8月2日凌晨1点15分我的珍珠宝宝出生在Calgary Foothills 医院, 重6斤2两, 身长50 cm. 当我和她的爸爸听到她的第一声响亮哭声时, 我们都无比激动和高兴, 这之前2年中遭受的各类小小挫折在这一刻全部溶解. 我开始真正享受起做母亲的这个过程.
四年多前第一眼看到儿子的时候, 我更多的感觉是surprise. 出生的日子是surprise, 是男是女是surprise, 对自己能如此快的delivery baby 更是觉得surprise. 当我抱着那个小小的人儿(儿子出生重4斤7两, 长45cm), 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生活的画卷., 从此以后就是一家三口, 从此以后我就是母亲, 他就是父亲, 全新的生活开始了。 当我抱着我那粉粉的珍珠小宝的时候, 心里是无限的满足和感激, 感激命运的安排 让我有儿 有女,幸福满满。自打那以后我就和我的珍珠宝贝形影不离啰。养珍珠宝宝的过程真的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没有抱怨没有怨言, 也许对这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做母亲的经历格外珍惜吧。这次不夸张的说, 不是分分秒秒也是日日夜夜, 都是我全程在照顾我的小珍珠。看看我们珍珠宝贝的悠然成长吧:
Friday, July 31, 2009
Wednesday, July 29, 2009
那桃花源般的二厂
这次回国小住, 在二厂住的那2个多星期是我觉得最惬意,最舒适, 心中最宁静的日子。 从北京海淀出发, 穿过学院路, 穿过繁华的金融街, 出了北京大兴, 来到河北境内, 穿过一片农田果园, 就进了二厂厂区。 据精确测量, 二厂距北京天安门80公里。 二厂是我的两个孩子的爷爷奶奶家, 是我的老公童年和青少年生活的地方, 是我的公婆家。二厂是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 农贸市场, 超市, 饭馆, 招待所, 电影院, 游泳池,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医院, 小公园一应俱全, 这里的人们生活悠闲自得, 白天上班, 晚上在二厂的各个角落里展开全民健身活动, 俨然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我们娘三就住在这个屋里, 土豆睡在靠门边的小床上, 我和珍珠睡大床。 早上土豆醒来, 就爬到大床上跟妹妹一起玩。 我们娘三在床上玩够了, 奶奶的早饭也做好了。 中午的时候, 这个屋里阳光普照, 我们娘三就把窗子打开, 躺在床上晒太阳, 每次珍珠的小腿腿都晒的红通通的。晚上睡觉前照例又是娘三在床上厮混一翻, 讲完故事后, 土豆回他的小床睡觉。等 珍珠也被我哄着了之后, 我就开着小台灯, 开始我的阅读时间, 《追风筝的人》和《藏地密码》就是这段时间攻克的。
吃完早饭后, 我会领着孩子们出去玩。 二厂的小公园是土豆的最爱。 四月和五月的小公园是最漂亮的。 我这次没有赶上。 这张是土豆上次回国在小公园照的, 满园子的桃花, 春意盎然。
在这个客厅里我看完了经爷爷隆重推荐的《北风那个吹》电视连续剧。 每天晚上在白毛女的那个著名选段中我们全家(包括土豆在内)都纠结在牛鲜花和帅子的恩恩怨怨中, 不能自拔。
这张是十月的二厂, 也是上次土豆回国拍的。 当夜幕降临时, 这个广场上就活跃起来, 扭秧歌的, 跳交谊舞的, 踢毽子的,玩健身器材的, 打篮球的, 聚在一起唠嗑的, 还有疯疯跑跑的满广场的孩子。 每天吃完晚饭后我领着儿子在这个广场玩, 有时儿子冲当我的小舞伴来一段交谊舞, 有时冲到扭秧歌的队伍里扭几下, 再就是跟我儿子玩捉迷藏的游戏, 每每此时也是我儿子最high的时候, 满场子都是他的笑声, 我也跟着他仿佛回到了我那纯真的岁月。


Tuesday, July 28, 2009
吃在温哥华
每次去温哥华光顾做多的地方是richmond 的第三大街, 平均一天两次, brunch and formal dinner 都是在那解决的。 第三大街上的餐馆不仅种类齐全, 川菜、京菜, 上海菜,粤菜, 湘菜等等各色菜系都有, 而且味道正宗。 对于我们这些从草原上来的人来说第三大街真的是很大的诱惑。
这次到温哥华的当天是下午2点多钟, 苦于2点多钟没什么餐馆开门, 我们一行人冲到了EnglishBay去解闷, 当一行人懒懒散散的在EnglishBay好不容易熬到快5点, 大家立刻来了精神, 冲向第三大街。我们的车刚进入第三大街就迎头看见了“老四川”, 毫不犹豫的车头一拐进了老四川的停车场。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来老四川了。 第一次是03 年我和老公第一次来温哥华的那年, 老四川还坐落在离UBC不远的一条街铺上, 门脸并不大, 好像是以吃火锅为主的, 因为每张桌上都有吃火锅的设备。 那次我和老公也点了火锅, 对其中涮的一条鱼印象颇深, 一条活鱼切片后被稍稍腌制, 下锅后些许等鱼肉发白即可捞上来吃, 鱼肉鲜嫩无比, 麻辣味鱼香寥寥, 在那个我还不怎么会用那些川味料包包的年代, 这顿正宗的川味火锅真让我们过瘾, 吃完后我们两张红扑扑的脸就去EnglishBay看日落去了。 第二次是05年我送我爸妈回国顺便停留温哥华, 当我们饥肠辘辘的从维多利亚岛回来赶到第三大街正在犹豫吃什么的时候, 在深秋的晚上赫然看到接对面闪着老四川的招牌, 那种惊喜的感觉绝不亚于一个在大雪中走了很久的人突然发现了不远处温暖小屋里的灯光。 老四川终于在第三大街落户了, 第三大街就变得更完整了。 老四川已经有了大饭馆的气势, 一整扇从上而下的落地窗, 从外面看里面灯火辉煌, 人身鼎沸, 恍惚中有回到中国的感觉。 走进去后, 更有说着乡音的川妹子穿梭在桌子间倒茶送菜, 那茶壶还是那种带着长长尖尖的壶嘴专门用来倒八宝茶的那种。 我们点了当时在国内正流行的沸腾鱼和香辣蟹, 真好吃。 饭后我们散步走回酒店的路上还接到了老公的报喜电话“我们家的townhouse卖了个小区第一”。 我笑着想老四川真好呀。这第三次进老四川, 刚一进去觉得有些萧条的感觉, 除了一桌围着吃工作餐的waiter and waitress, 我们尽然是第一家吃饭的customer. 当时我的感觉是老四川败落了, 难道也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事后才了解是我们去的太早了, 谁那么早吃饭啊, 大夏天的傍晚也是太阳当头照, 怎么也要等到华灯初上, 人们才有那个闲情逸致去用餐呀。另一家朋友第二天晚些去吃尽然已经满座了, 只好预约到下一天。 老四川的味道依然很正宗, 这次因为有孩子, 点菜的时候除了劲爆菜外, 还点了一些不辣的菜和点心, 像紹子鸡蛋羹, 醪糟汤圆, 做得也很有水准。 我对川菜的感情就像一个稍稍上瘾的瘾君子, 一段时间不吃就想得慌, 这次在老四川过了瘾, 又可以消停一阵子了。
第二天在英记吃了个长长的早茶后, 赶到Stanley park已经快2点了。 仅仅带着儿子玩了玩水族馆, 老公又催促着我们赶紧赴宴去。 这次是一个朋友请客, 第三大街上的“上海人家”。 我们第一次来这家餐馆, 餐馆布置的雅致并不奢华, 很应了上海人家这个名字。 上海菜总是给人清淡的感觉, 其实上海菜也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 这次点的外婆红烧肉和红绕石斑鱼就是属于浓浓酱香型的, 色彩浓重, 口味香醇。 隆重推荐这家给爱吃上海菜的朋友们, 非常正宗的上海本帮菜。饭后回酒店的路上朋友指着路边的一家饭馆说这家也是很好吃很好吃的, 可惜今天没定着位子。 我一听赶忙脑子飞快的记录着这家的地理位置, 嘴里说着“好, 明天就是它了”。 它叫“新瑞华”, 是一家粤菜馆。 我们在温哥华的最后一天就交给了新瑞华。早上的早茶就迫不及待的去了新瑞华, 店面宽敞明亮, 颇有大饭店的气魄,连washroom 都香气,鲜花,音乐一一俱全。 饭店的waiter服务周到, 上菜很快。 我们点的各种小点心做得既精致又好吃, 吃得是不亦乐乎。等我们终于吃完了赶到capilano 吊桥的时候, 另外几家朋友已经从吊桥玩完了出发去下一个景点了。 为了能在晚餐的时候吃的更多, 从吊桥出来我们决定向西温出发消消食去。 当我们沿着西温的海岸线一直开到尽头的时候无意中闯进了whyte cliff park, 这也真是这次消消食给我们带来的意外, 非常漂亮的一个天涯海角般的park, 可以picnic, 可以fishing, 有时还能看到seal, 也是一个popular的 underwater diving place. 等我们在这个park爬上爬下的折腾了个够, 也觉得饿了。 嗯, 消食的效果达到了, 可以晚餐了。 经过一番斟酌我们还是回到了新瑞华。 我一向认为粤菜很讲究原材料的新鲜,这次我们点了鲜活的大海虾, 做好了才13加元一磅, 要知道在Calgary的超市里这种虾可是要近20元一磅。我们风卷残云般地把一桌菜收拾得干干净净, 嘴里还不停地称赞好好好。 经过对新瑞华的全天考验, 我们认为新瑞华值得推荐给朋友,堪称色香味俱全。我们在温哥华的最后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每次都觉得没有呆够, 玩的却总是那么几个地方, 也无暇琢磨还有什么没去过的地方, 我们的心思都放在了吃上。 当朋友说起还有什么万峦猪手饭, Broadway 上的各类小吃时, 心里不由感慨, 哎, 这吃不够的温哥华呀。
这次到温哥华的当天是下午2点多钟, 苦于2点多钟没什么餐馆开门, 我们一行人冲到了EnglishBay去解闷, 当一行人懒懒散散的在EnglishBay好不容易熬到快5点, 大家立刻来了精神, 冲向第三大街。我们的车刚进入第三大街就迎头看见了“老四川”, 毫不犹豫的车头一拐进了老四川的停车场。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来老四川了。 第一次是03 年我和老公第一次来温哥华的那年, 老四川还坐落在离UBC不远的一条街铺上, 门脸并不大, 好像是以吃火锅为主的, 因为每张桌上都有吃火锅的设备。 那次我和老公也点了火锅, 对其中涮的一条鱼印象颇深, 一条活鱼切片后被稍稍腌制, 下锅后些许等鱼肉发白即可捞上来吃, 鱼肉鲜嫩无比, 麻辣味鱼香寥寥, 在那个我还不怎么会用那些川味料包包的年代, 这顿正宗的川味火锅真让我们过瘾, 吃完后我们两张红扑扑的脸就去EnglishBay看日落去了。 第二次是05年我送我爸妈回国顺便停留温哥华, 当我们饥肠辘辘的从维多利亚岛回来赶到第三大街正在犹豫吃什么的时候, 在深秋的晚上赫然看到接对面闪着老四川的招牌, 那种惊喜的感觉绝不亚于一个在大雪中走了很久的人突然发现了不远处温暖小屋里的灯光。 老四川终于在第三大街落户了, 第三大街就变得更完整了。 老四川已经有了大饭馆的气势, 一整扇从上而下的落地窗, 从外面看里面灯火辉煌, 人身鼎沸, 恍惚中有回到中国的感觉。 走进去后, 更有说着乡音的川妹子穿梭在桌子间倒茶送菜, 那茶壶还是那种带着长长尖尖的壶嘴专门用来倒八宝茶的那种。 我们点了当时在国内正流行的沸腾鱼和香辣蟹, 真好吃。 饭后我们散步走回酒店的路上还接到了老公的报喜电话“我们家的townhouse卖了个小区第一”。 我笑着想老四川真好呀。这第三次进老四川, 刚一进去觉得有些萧条的感觉, 除了一桌围着吃工作餐的waiter and waitress, 我们尽然是第一家吃饭的customer. 当时我的感觉是老四川败落了, 难道也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事后才了解是我们去的太早了, 谁那么早吃饭啊, 大夏天的傍晚也是太阳当头照, 怎么也要等到华灯初上, 人们才有那个闲情逸致去用餐呀。另一家朋友第二天晚些去吃尽然已经满座了, 只好预约到下一天。 老四川的味道依然很正宗, 这次因为有孩子, 点菜的时候除了劲爆菜外, 还点了一些不辣的菜和点心, 像紹子鸡蛋羹, 醪糟汤圆, 做得也很有水准。 我对川菜的感情就像一个稍稍上瘾的瘾君子, 一段时间不吃就想得慌, 这次在老四川过了瘾, 又可以消停一阵子了。
第二天在英记吃了个长长的早茶后, 赶到Stanley park已经快2点了。 仅仅带着儿子玩了玩水族馆, 老公又催促着我们赶紧赴宴去。 这次是一个朋友请客, 第三大街上的“上海人家”。 我们第一次来这家餐馆, 餐馆布置的雅致并不奢华, 很应了上海人家这个名字。 上海菜总是给人清淡的感觉, 其实上海菜也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 这次点的外婆红烧肉和红绕石斑鱼就是属于浓浓酱香型的, 色彩浓重, 口味香醇。 隆重推荐这家给爱吃上海菜的朋友们, 非常正宗的上海本帮菜。饭后回酒店的路上朋友指着路边的一家饭馆说这家也是很好吃很好吃的, 可惜今天没定着位子。 我一听赶忙脑子飞快的记录着这家的地理位置, 嘴里说着“好, 明天就是它了”。 它叫“新瑞华”, 是一家粤菜馆。 我们在温哥华的最后一天就交给了新瑞华。早上的早茶就迫不及待的去了新瑞华, 店面宽敞明亮, 颇有大饭店的气魄,连washroom 都香气,鲜花,音乐一一俱全。 饭店的waiter服务周到, 上菜很快。 我们点的各种小点心做得既精致又好吃, 吃得是不亦乐乎。等我们终于吃完了赶到capilano 吊桥的时候, 另外几家朋友已经从吊桥玩完了出发去下一个景点了。 为了能在晚餐的时候吃的更多, 从吊桥出来我们决定向西温出发消消食去。 当我们沿着西温的海岸线一直开到尽头的时候无意中闯进了whyte cliff park, 这也真是这次消消食给我们带来的意外, 非常漂亮的一个天涯海角般的park, 可以picnic, 可以fishing, 有时还能看到seal, 也是一个popular的 underwater diving place. 等我们在这个park爬上爬下的折腾了个够, 也觉得饿了。 嗯, 消食的效果达到了, 可以晚餐了。 经过一番斟酌我们还是回到了新瑞华。 我一向认为粤菜很讲究原材料的新鲜,这次我们点了鲜活的大海虾, 做好了才13加元一磅, 要知道在Calgary的超市里这种虾可是要近20元一磅。我们风卷残云般地把一桌菜收拾得干干净净, 嘴里还不停地称赞好好好。 经过对新瑞华的全天考验, 我们认为新瑞华值得推荐给朋友,堪称色香味俱全。我们在温哥华的最后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每次都觉得没有呆够, 玩的却总是那么几个地方, 也无暇琢磨还有什么没去过的地方, 我们的心思都放在了吃上。 当朋友说起还有什么万峦猪手饭, Broadway 上的各类小吃时, 心里不由感慨, 哎, 这吃不够的温哥华呀。
Friday, July 24, 2009
Thursday, July 23, 2009
胖大妈山的欢乐 (三)
我们更大的计划就是三家都要在怀老二之前轻轻松松地远行一趟。 果果由于6年没回国,思乡心切, 决定回国一趟。 可是由于计划不够周密, 她在出发的时候除了带上了儿子, 肚子里还揣着个思思妹。我们都替她捏把汗, 这一趟出门负担可不轻啊, 还好还好, 回来的时候除了疲劳还算有惊无险, 也解了她的思乡之苦。我和老公去了趟墨西哥, 由于我在墨西哥的暴饮暴食, 导致了我的造老二计划以流产告终, 还派生出了个慢性肠胃炎在那个夏天骚扰我。 旺香妈更离谱, 去夏威夷的时候俨然挺着着个快4个月的大肚子, 由于玩的过度兴奋, 回来上班尽然晕倒在了办公室, 之后就在家休息了2 个月。 我们的疯狂就在那以后偃旗息鼓了,安胎的安胎, 养身体的养身体。 所以07 年的夏天是个平静的夏天。 我在那段时间是比较郁闷的, 眼睁睁的看着身边两位好姐妹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的同时还要跟我的肠胃炎做战斗, 那个夏天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喝中药针灸。 旺香妈在家休病假的时候也改不了她那爱折腾房子的毛病, 他们家的地下室装修就是那阵子动工的 。那阵子果果的状态倒是出奇的好, 本来就没的说的皮肤在那时更是泛着幸福的光泽。平静归平静, 小小的娱乐活动还是要有的。 除了在一起吃吃喝喝外, 我们还会偶尔的卡拉OK一下。 印象最深的是旺香妈的大姐来的那次, 活动开始的时候已经不早了, 好像快10点PM了吧, 旺香爸那天白天还刚刚陪大姐去banff 玩过。 两个大肚婆, 我, 旺香爸和我老公, 还有大姐开始了夜半歌声。 大姐刚开始唱的时候还不太放得开, 可是越唱越勇, 最后竟然是在一片革命歌声中结束了我们这次歌咏会活动。小肥羊好像是在那时候开张的吧, 本来张罗着要去小肥羊去吃的我们最后竟齐刷刷的坐在了大统华世纪龙庭的饭桌上, 搞得我到现在都没有去过小肥羊。转眼到了9月的时候, 两位大肚婆的肚子都已经到了一定的规模。 我还陪着两位大肚婆在新大统华旁边的意大利餐厅吃了一顿饭, 吃完饭后看着两位大肚婆挺着个大肚子美滋滋的回家休产假去了, 而我还得鬼鬼祟祟的赶回公司上班去。
终于终于, 旺香妈家的地下室装修工程赶在香香妹出生前完工了, 香香妹也按点出来了, 两个多星期后思思妹也不期而至, 而我呢肠胃炎也终于有好的迹象了。 在旺香妈刚刚做完月子的某一天, 旺香家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他们要搬家去渥太华了, 理由是可以理解的, 但感情上不能接受。 我清清楚楚记得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在办公室里打电话游说旺香妈的时候自己哭的稀里哗啦的, 搞得周围的同事都来问我出了什么大事, 当我说了以后, 他们都长出一口气的说“我还以为出什么大事了呢“。 我的游说行为自然没有得逞。 他们按部就班的卖了房子,在渥太华买了新房子, 夫妻双双又找着了新工作。 而我也在这期间逐渐接受了他们要走的现实。 在他们准备要走的这段期间, 老司徒的麻将又进入了一轮高潮, 这次他们的组合吸收了新鲜血液-我老公, 战场转到了我们家客厅, 每个周末至少一场告别赛,有时一周中间还要加赛一到两场。在举办了一系列的告别宴后, 旺香一家终于在08年3月20日踏上了开往渥太华的飞机。 从此以后,我家和旺香家的距离从 2分40妙的步行时间变成了4个多小时的飞机, 三家的紧密联盟也解体成了我家和果果家的惺惺相惜。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我家和果果家可以说是亲密无间, 一个星期怎么也要互相窜几次门, 两家经常一起饭后散个步, 大事小事互相通个告, 吃吃喝喝更是少不了。 两个小朋友更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这样的亲密无间在09年的4月更是达到了高潮, 因为果果的老公回国了一阵, 果果一个人带两孩子留在家里, 而我也正好休产假在家带两孩子, 所以两家的厨房都快合二为一了, 两个小朋友更是吃睡到了一起。 很多朋友都羡慕我们能有住这么近还这么合得来的邻居。
就在我写这篇博客的时候, 我知道果果此时正在忙着搬家呢, 明天他们的家就要换主人了。昨天我和儿子离开他们家的时候, 我尽量表现的像一次最最普通的离开, 就如明天我仍然可以推门而入一样。 其实中间几度湿了眼眶, 但我还是忍住了。老公提前离开了果果家, 就是怕看见我哭得一塌糊涂的样子。 我自打当了妈以后, 尤其是两个孩子的妈以后, 真的是比从前坚强了许多。我知道他们是带着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搬走的, 所以我不能哭, 我要深深祝福他们从此以后一切顺顺利利。 有过烦恼,有过 悲伤,有过 痛苦, 但胖大妈山的欢乐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我期盼着我们三家再相聚的那一天。
终于终于, 旺香妈家的地下室装修工程赶在香香妹出生前完工了, 香香妹也按点出来了, 两个多星期后思思妹也不期而至, 而我呢肠胃炎也终于有好的迹象了。 在旺香妈刚刚做完月子的某一天, 旺香家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他们要搬家去渥太华了, 理由是可以理解的, 但感情上不能接受。 我清清楚楚记得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在办公室里打电话游说旺香妈的时候自己哭的稀里哗啦的, 搞得周围的同事都来问我出了什么大事, 当我说了以后, 他们都长出一口气的说“我还以为出什么大事了呢“。 我的游说行为自然没有得逞。 他们按部就班的卖了房子,在渥太华买了新房子, 夫妻双双又找着了新工作。 而我也在这期间逐渐接受了他们要走的现实。 在他们准备要走的这段期间, 老司徒的麻将又进入了一轮高潮, 这次他们的组合吸收了新鲜血液-我老公, 战场转到了我们家客厅, 每个周末至少一场告别赛,有时一周中间还要加赛一到两场。在举办了一系列的告别宴后, 旺香一家终于在08年3月20日踏上了开往渥太华的飞机。 从此以后,我家和旺香家的距离从 2分40妙的步行时间变成了4个多小时的飞机, 三家的紧密联盟也解体成了我家和果果家的惺惺相惜。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我家和果果家可以说是亲密无间, 一个星期怎么也要互相窜几次门, 两家经常一起饭后散个步, 大事小事互相通个告, 吃吃喝喝更是少不了。 两个小朋友更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这样的亲密无间在09年的4月更是达到了高潮, 因为果果的老公回国了一阵, 果果一个人带两孩子留在家里, 而我也正好休产假在家带两孩子, 所以两家的厨房都快合二为一了, 两个小朋友更是吃睡到了一起。 很多朋友都羡慕我们能有住这么近还这么合得来的邻居。
就在我写这篇博客的时候, 我知道果果此时正在忙着搬家呢, 明天他们的家就要换主人了。昨天我和儿子离开他们家的时候, 我尽量表现的像一次最最普通的离开, 就如明天我仍然可以推门而入一样。 其实中间几度湿了眼眶, 但我还是忍住了。老公提前离开了果果家, 就是怕看见我哭得一塌糊涂的样子。 我自打当了妈以后, 尤其是两个孩子的妈以后, 真的是比从前坚强了许多。我知道他们是带着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搬走的, 所以我不能哭, 我要深深祝福他们从此以后一切顺顺利利。 有过烦恼,有过 悲伤,有过 痛苦, 但胖大妈山的欢乐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我期盼着我们三家再相聚的那一天。
胖大妈山的欢乐 (二)
06年底07年初对我们而言是一个疯狂的季节。 说它疯狂是因为我们都准备要开始生老二拼女儿的计划了, 想着有了老二就更没有时间玩了, 所以在这之前要稍稍的疯狂一下。 女士们最疯狂的永远是shopping。 我和旺香妈经常在下班后约见于TD square, 然后拎着一堆各种店的袋子怀着对家庭的愧疚感在寒风凛冽中等301BUS。 有一次我买了一件价廉物美的皮衣,在我的怂恿推销下, 我们三位辣妈当下就出发奔赴那家店, 在寒冷的夜晚离店门关闭还有10分钟前赶到了, 自然也不能放过这10分钟, 抓紧时间搔首弄姿, 最后的结果是我又血拼了一件皮衣。 还有一次, 我正坐在办公室里, 突然想起了我看中的一件羽绒服, 一直犹豫不决要不要买, 正在此时果果上线了, 5分钟后果果就已经开车从NE她的办公室出发到downtown跟我回合, 然后去商场决定那件羽绒服的命运, 那可是一个工作日的下午3点发生的事情。那一季我的血拼结果: 三件皮衣, 无数的小背心和sweater, 靴子, 包包, 至今未拆标签的一些东东, 当然还有那创了历史新高的账单。
吃,永远是我们乐此不疲的主题。 不是吹牛, 三家的女主人都还算的上是Calgary地区的巧厨娘。 果果的重庆火爆小菜和各种精致小点心; 我的各类汤汤水水和私房小菜上的活学活用; 旺香妈倒是自打老司徒这个厨子来了后有点不思进取, 不过吗他们家party上菜的永远都是要颜色有颜色, 要样子有样子, 要味道有味道, 连切出来的水果都是方方正正, 一丝不苟的。在那个你家吃到我家, 我家吃到你家的holiday season, 竟然还吃出了个小意外, 果果家差点出了火灾, 那天是应该在果果家吃火锅的, 果果为了原汁原味的效果, 特意炖了鸡汤。 结果当鸡汤锅烧焦了, 警报器响个不停的时候, 果果还远在Ikea 逍遥呢。 当然除了在家里疯狂的大吃外, 我们也会不带老人不带孩子的在外边小资一下。 06年圣诞节的小资就是在一家印度馆子, 旺香妈推荐的。 馆子的室内装潢还是不错的, 至少够了小资的档次, 吃得吗, 就各有见解了。 我们还在那个流着喷泉的大厅里照了合影。 那照片上的三位男主角都个个意气风发, 三位女主角吗都是容光焕发, 为了孕育老二提前丰满了起来。当然我们三位辣妈也会既不带老人孩子,也不带老公的小资一下。 07年春节的小资地点是stage west 的海鲜自助, 我还记得果果开着车从NE赶到downtown来接我和旺香妈, 然后再开到SE的stage west. 可想而知, 我们这一顿饭又揩了公司多少时间。
既然是疯狂, 肯定也要疯狂的玩。 对各类game一向热衷的旺香妈居然改良了大富豪, 让我们在玩的时候更刺激一点。 那段时间比较遭殃的是小旺旺, 6个月的他经常跟着父母转战各个战场, 经常是上半夜睡在某家的某张床上, 下半夜裹着个小被子顶着寒风出门,回到自家的小床上。果果开发了一个电视剧叫《新结婚时代》, 立刻就把我和旺香妈引上了钩, 可怜的旺香爸就成了我们夜场连续剧的技术支持, 负责换盘和快进片头曲。 一向浪漫细心的旺香爸还在那年的情人节送了旺香妈一个自行车健身器, 希望旺香妈可以在娱乐的同时瘦瘦身。 我们在他们家攻克《新结婚时代》的那几天估计也是这个健身器在历史上利用率最高的那么几天。 我在健身器上面蹦达了几天的结果是我们家的bonusroom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健身器, 而当旺香妈在上面挥汗如雨的时候, 香香妹正在旺香妈的肚子里偷偷乐呢。当然当然我们的玩绝不仅仅限于这些小玩小闹, 我们还有更大的计划。
吃,永远是我们乐此不疲的主题。 不是吹牛, 三家的女主人都还算的上是Calgary地区的巧厨娘。 果果的重庆火爆小菜和各种精致小点心; 我的各类汤汤水水和私房小菜上的活学活用; 旺香妈倒是自打老司徒这个厨子来了后有点不思进取, 不过吗他们家party上菜的永远都是要颜色有颜色, 要样子有样子, 要味道有味道, 连切出来的水果都是方方正正, 一丝不苟的。在那个你家吃到我家, 我家吃到你家的holiday season, 竟然还吃出了个小意外, 果果家差点出了火灾, 那天是应该在果果家吃火锅的, 果果为了原汁原味的效果, 特意炖了鸡汤。 结果当鸡汤锅烧焦了, 警报器响个不停的时候, 果果还远在Ikea 逍遥呢。 当然除了在家里疯狂的大吃外, 我们也会不带老人不带孩子的在外边小资一下。 06年圣诞节的小资就是在一家印度馆子, 旺香妈推荐的。 馆子的室内装潢还是不错的, 至少够了小资的档次, 吃得吗, 就各有见解了。 我们还在那个流着喷泉的大厅里照了合影。 那照片上的三位男主角都个个意气风发, 三位女主角吗都是容光焕发, 为了孕育老二提前丰满了起来。当然我们三位辣妈也会既不带老人孩子,也不带老公的小资一下。 07年春节的小资地点是stage west 的海鲜自助, 我还记得果果开着车从NE赶到downtown来接我和旺香妈, 然后再开到SE的stage west. 可想而知, 我们这一顿饭又揩了公司多少时间。
既然是疯狂, 肯定也要疯狂的玩。 对各类game一向热衷的旺香妈居然改良了大富豪, 让我们在玩的时候更刺激一点。 那段时间比较遭殃的是小旺旺, 6个月的他经常跟着父母转战各个战场, 经常是上半夜睡在某家的某张床上, 下半夜裹着个小被子顶着寒风出门,回到自家的小床上。果果开发了一个电视剧叫《新结婚时代》, 立刻就把我和旺香妈引上了钩, 可怜的旺香爸就成了我们夜场连续剧的技术支持, 负责换盘和快进片头曲。 一向浪漫细心的旺香爸还在那年的情人节送了旺香妈一个自行车健身器, 希望旺香妈可以在娱乐的同时瘦瘦身。 我们在他们家攻克《新结婚时代》的那几天估计也是这个健身器在历史上利用率最高的那么几天。 我在健身器上面蹦达了几天的结果是我们家的bonusroom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健身器, 而当旺香妈在上面挥汗如雨的时候, 香香妹正在旺香妈的肚子里偷偷乐呢。当然当然我们的玩绝不仅仅限于这些小玩小闹, 我们还有更大的计划。
胖大妈山的欢乐 (一)
我住的小区翻译成中文被搞笑的称为胖大妈山。 我是2006年1月份搬去我在胖大妈山的新房子。 当初搬去胖大妈山的绝大部分因素是冲着我的蜜友旺香妈去的, 当我和老公终于决定放弃在城市南边住的想法后, 就毫不犹豫的在旺香妈住的山头选了一块地, 并且毫不犹豫的COPY了他们家的户型。 想当年旺香妈在设计她的房子时, 是冲着不住够30年不罢休的目标设计的, 那肯定错不了。 从我们家步行到旺香妈家经过精确计算需要2分40妙。 不久我们又认识了新邻居果果家, 我家到果果家步行时间45妙。
我还记得我们三家第一次聚会是在果果家, 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果果, 对果果的第一印象是皮肤超级好, 重庆女孩果然名不虚传。那天晚上是这样的, 老一辈们(旺香妈的爸妈, 果果的爸妈, 还有我的婆婆)霸占了书房玩北京麻将(据说北京麻将是国家体委定的规则, 是以后要推广的典范), 中字辈们打牌找朋友, 因为要分出一个人去照看小字辈(我儿子和果果的儿子, 当时他们都是1-2岁的toddler), 实际上还有一个小字辈也在, 他就是小旺旺, 躲在妈妈的肚子里不肯出来。 第一次的聚会是相当的默契,三家的老字辈们对麻将的热情都很高涨; 三家的女主人都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年纪相当的辣妈;三家的男主人也都是IT精英,三家都有或即将有儿子;而且三家都有愿望要再接再厉拼一个老二闺女出来。所以这一次的聚会可谓意义深远, 为我们三家在胖大妈山的联盟生活拉开了序幕。
2006年的夏天在我的记忆中就是麻将, 菜园子和大搞后院建设。 老字辈们对麻将的喜爱简直超乎我的想象, 这其中是以旺香妈的爸爸为主, 我们都私下里称他为老司徒。 老司徒做得一手绝佳好菜和非常专业的木工活, 想当年也是叱垞风云走南闯北的。他的经典形象是衡水老白干就着他做的美食, 饭后一壶好茶, 最后总结一句“这辈子值了”。 老司徒的体力和耐力在老字辈中也绝对是上乘,印象最深的一次, 他从国内回来的当天竟然不受时差的干扰就奋战在了麻将桌上。 后来为了应对老司徒的惊人体力, 我婆婆和果果的妈妈还采取了轮流上岗制。 可以想象当他们在桌上筑着长城, 唠唠着家常, 偶尔发发对小字辈们的牢骚, 是多么快活的一件事情。
除了麻将之外, 老字辈们最自愿干的活就是菜园子了。 你可以想象吗, 老司徒的老伴可以在屋里把种子先种在一个小花盆里, 等发出牙来了, 再移植到中盆里, 苗长大点了, 再挪到大盆里, 直到气候条件允许时才正式在菜园里安家。 对果果家的菜园子我最惊叹的一件事就是他们家的西红柿是从西红柿里的一粒小小的黄籽开始的。 我对我们家的菜园子心情是复杂的, 当家里饭桌上的菜顿顿都是菜园子里的产物时, 我和老公都处于崩溃边缘。 说句良心话, Calgary实在不适合种绿叶蔬菜, 我吃过的最老的或者说是纤维素最丰富的绿叶蔬菜是产于我们家后院的菜园子。 可是那个小小菜园子的产量却是超乎想象的大, 当我打开冰箱门发现冰箱已经被那些菜塞满的时候, 我只好给朋友们打求助电话了“ 求你了, 到我们家来割点菜吧”。
当老字辈们在菜园子挥洒他们的热情时, 我们这些青壮年也在如火如荼的大搞后院建设工程。 因为三家都是新建的房子, 所以后院也都处于待开垦状态, 除了土还是土。 我还记得当年果果的儿子和我的儿子经常互相窜门的捷径就是从我家后院的土上, 然后穿过其他三家邻居的土, 最后到达果果家的土, 颇有黄土高原的感觉。 旺香妈家的硬件设施永远是一流的, 在后院的建设上也体现了这一风格: 砖垒的精致小花圃, 还有赶在旺旺出生前结束的灌溉系统工程永远都是我们望尘莫及的。 果果不愧是搞园林设计的, 后院的设计当然是堪称一流:威严的山寨门, 从前门通到后院的木栈道, 被各种灌木包围着的patio, 看见他们家的后院我总是在感慨专业就是专业, 业余还是业余。 所以我们的后院自然就是季军了。我们家的后院最大的败笔就是一个硕大的deck对着一个硕大的菜园子, 关键菜园子都是一些不风雅的大蒜和大葱什么的, 在浇上我儿子产的有机肥料, 你就可以想象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情。最后我们这个红红火火的夏天在一个丰收的聚会上圆满落下了帷幕。 说这是一个丰收的聚会, 是因为饭桌上都有自家菜园子里的战利品。 老司徒做的豆角饭原材料就是自家后院结的豆角, 还有糖拌西红柿等等。 这个丰收的聚会实际上也是一个送别的聚会, 因为我婆婆和果果的爸妈都分别要在9月份回国了。
未完待续......
我还记得我们三家第一次聚会是在果果家, 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果果, 对果果的第一印象是皮肤超级好, 重庆女孩果然名不虚传。那天晚上是这样的, 老一辈们(旺香妈的爸妈, 果果的爸妈, 还有我的婆婆)霸占了书房玩北京麻将(据说北京麻将是国家体委定的规则, 是以后要推广的典范), 中字辈们打牌找朋友, 因为要分出一个人去照看小字辈(我儿子和果果的儿子, 当时他们都是1-2岁的toddler), 实际上还有一个小字辈也在, 他就是小旺旺, 躲在妈妈的肚子里不肯出来。 第一次的聚会是相当的默契,三家的老字辈们对麻将的热情都很高涨; 三家的女主人都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年纪相当的辣妈;三家的男主人也都是IT精英,三家都有或即将有儿子;而且三家都有愿望要再接再厉拼一个老二闺女出来。所以这一次的聚会可谓意义深远, 为我们三家在胖大妈山的联盟生活拉开了序幕。
2006年的夏天在我的记忆中就是麻将, 菜园子和大搞后院建设。 老字辈们对麻将的喜爱简直超乎我的想象, 这其中是以旺香妈的爸爸为主, 我们都私下里称他为老司徒。 老司徒做得一手绝佳好菜和非常专业的木工活, 想当年也是叱垞风云走南闯北的。他的经典形象是衡水老白干就着他做的美食, 饭后一壶好茶, 最后总结一句“这辈子值了”。 老司徒的体力和耐力在老字辈中也绝对是上乘,印象最深的一次, 他从国内回来的当天竟然不受时差的干扰就奋战在了麻将桌上。 后来为了应对老司徒的惊人体力, 我婆婆和果果的妈妈还采取了轮流上岗制。 可以想象当他们在桌上筑着长城, 唠唠着家常, 偶尔发发对小字辈们的牢骚, 是多么快活的一件事情。
除了麻将之外, 老字辈们最自愿干的活就是菜园子了。 你可以想象吗, 老司徒的老伴可以在屋里把种子先种在一个小花盆里, 等发出牙来了, 再移植到中盆里, 苗长大点了, 再挪到大盆里, 直到气候条件允许时才正式在菜园里安家。 对果果家的菜园子我最惊叹的一件事就是他们家的西红柿是从西红柿里的一粒小小的黄籽开始的。 我对我们家的菜园子心情是复杂的, 当家里饭桌上的菜顿顿都是菜园子里的产物时, 我和老公都处于崩溃边缘。 说句良心话, Calgary实在不适合种绿叶蔬菜, 我吃过的最老的或者说是纤维素最丰富的绿叶蔬菜是产于我们家后院的菜园子。 可是那个小小菜园子的产量却是超乎想象的大, 当我打开冰箱门发现冰箱已经被那些菜塞满的时候, 我只好给朋友们打求助电话了“ 求你了, 到我们家来割点菜吧”。
当老字辈们在菜园子挥洒他们的热情时, 我们这些青壮年也在如火如荼的大搞后院建设工程。 因为三家都是新建的房子, 所以后院也都处于待开垦状态, 除了土还是土。 我还记得当年果果的儿子和我的儿子经常互相窜门的捷径就是从我家后院的土上, 然后穿过其他三家邻居的土, 最后到达果果家的土, 颇有黄土高原的感觉。 旺香妈家的硬件设施永远是一流的, 在后院的建设上也体现了这一风格: 砖垒的精致小花圃, 还有赶在旺旺出生前结束的灌溉系统工程永远都是我们望尘莫及的。 果果不愧是搞园林设计的, 后院的设计当然是堪称一流:威严的山寨门, 从前门通到后院的木栈道, 被各种灌木包围着的patio, 看见他们家的后院我总是在感慨专业就是专业, 业余还是业余。 所以我们的后院自然就是季军了。我们家的后院最大的败笔就是一个硕大的deck对着一个硕大的菜园子, 关键菜园子都是一些不风雅的大蒜和大葱什么的, 在浇上我儿子产的有机肥料, 你就可以想象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情。最后我们这个红红火火的夏天在一个丰收的聚会上圆满落下了帷幕。 说这是一个丰收的聚会, 是因为饭桌上都有自家菜园子里的战利品。 老司徒做的豆角饭原材料就是自家后院结的豆角, 还有糖拌西红柿等等。 这个丰收的聚会实际上也是一个送别的聚会, 因为我婆婆和果果的爸妈都分别要在9月份回国了。
未完待续......
Wednesday, July 22, 2009
儿子像妈妈,女儿像爸爸
儿子像妈妈, 女儿像爸爸这句老话还是很准的, 我们家就是这样的。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 一双儿女们已经朝着这个趋势势不可挡地发展下去了。 其实这句话我很多年前就说起过, 那时候我跟老公刚刚结婚, 还没计划要孩子, 说起来对未来孩子的憧憬, 我的原话是这样的“ 都说儿子像妈女儿像爸。在我们家, 我可不希望儿子长的像我, 女儿长的像你。 我希望儿子像你一样粗壮有男人气,女儿如果像我呢 那至少不会偏差大众审美标准太多” 。
先说说女儿吧, 女儿现在11个多月, 气质和性格上的特质还不太能看得出来。 她刚出生的时候,外形上 能看出我的影子的地方是她的小嘴嘴 (虽然我的嘴嘴好像随着岁月的流逝也不是那么殷桃了)和 右边的小米酒窝 , 其他的一律归公于我老公。她的鼻梁的高度以一个亚洲新生婴儿的标准来说还是不低的, 不过鼻梁的高度自打那以后就没再发展。她 4个多月回国, 她爷爷奶奶的工作单位的人们对她的评价是“这个看着像你们家的人”。 几乎所有的人见着我女儿的第一句话都是“这不是小小XX吗”, 然后又会补充一句“仔细看还是像你”。 我心领神会, 那第一句是由衷的第一反应, 第二句话是颁给我的鼓励奖。 其实女儿和老公最像的是他们都有一个好胃口。 记得当年儿子对baby food 是一口不吃, 我女儿是来者不拒的快速扫光。 这点颇有我老公的风范, 经常是我刚刚坐下进入吃饭的状态时, 他已经离席了, 而且吃得很多。 现在的我已经以一个战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 都说女大十八变, 最后什么样可不好说。
当儿子刚出生的时候,连护士都指着儿子说“he looks more like his dad”, 我心里很窃喜地说”还好还好, 我当初的担心是多余的“。 许多来看我们的朋友都看着我的脸色拐弯抹角地说“还是像爸爸多一点, 不过也不好说, 孩子还会变化的”, 因为从大众的眼光看, 我可能比孩子他爸长得标准一些, 他们怕说了孩子像爸爸我会不高兴。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我心里的小九九, 听了这话高兴还来不及呢。儿子的变化是在1岁半以后,小脸越来越俊秀, 身材越来越苗条。 现在孩子他爸经常说的一句话“看我儿子多好看呀, 没想到我也能有这么好看的孩子”
1 儿子心思比较重, 经常会忧虑一些事情。 昨天一大早带他去看牙医, 他坚持要吃完早饭再去, 因为快来不及了, 我就跟他说“ 很快就看完了, 回来再吃”, 他来了句“ 你不记得吗, 上次给我打了农药(麻药), 回来就不让我吃饭”。 我还真没想这么多, 而他却提前忧虑上了。 他有时也会问我一些比较深刻的问题, 记得一年以前有一天他躺在床上突然问我“人会死吗?”, 我挺吃惊他会问这样的问题, 但我还是告诉他“会的, 每个人都会, 妈妈也会, 而且人死了以后, 你就再也见不着了”, 他随即眼泪汪汪很伤心的样子。儿子的这种心思重也是随了我吧, 虽然现在的我比以前已经坚强乐观了许多, 但是小时候还是很多愁善感的。 记得很小时候有一次无意中发现爸爸有一根白胡子, 爸爸就开玩笑的说爸爸老了, 我顿时就泪眼婆娑。 妈妈要是下班回家晚了, 心里就担心得不行, 直到妈妈进了家门, 我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2. 儿子特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 记得他刚2岁的时候就知道生了病要吃药, 有时候一些小感冒我并不想让他吃药, 他还会主动向我要药吃。 自己的手破了什么的, 不用你说, 创口贴一会就贴上了。 而我也常常被老公取笑“没病也想出病来”, 自然是一有点小症状就上医生那报道去了, 记得有一次我逼得那医生说“ 我总不能给你做开胸手术证明你没病吧”, 我这才悻悻的不再骚扰他了。难道说这点也像了我不成?
3. 儿子有个习惯, 他特喜欢闻被子上,衣服上的气味。 经常会看见他上了床闻一闻被头的香味, 掀起自己的衣服闻一闻那上面的味道。 我每每看见他这样, 心里就会惊叹不已, 遗传好厉害呀。 因为小时候的我也有这个癖好,只不过 长大以后克制了许多。
4. 儿子的理科比起其他方面来说明显的弱了一些。 他对学数学的兴趣永远没有其他方面强。 在他觉得无聊的时候, 只要说一句“那你看《天天饮食》吧(一个学做饭的电视节目)”, 他的眼睛就会一亮, 顿时来了精神。 而让他学数学的时候, 他总会说“我今天太累了, 就学到这吧”。 比起当年他爸爸5岁的时候站在小板凳上向大家表演他噼了啪啦的心算能力的境界, 我儿子还是逊色了不少。 不过他对厨艺的追求倒是跟我有的一拼,所以这点也算随了我吧。
5. 儿子特喜欢臭美, 老实说这是我最不喜欢看到的一点, 但也要老实的承认这点还真是从我这来的。 公允的说, 孩子他爸还真没这毛病, 鞋子一双穿到通, 7、8年前的衬衫照穿无误, 当然对我的各类新鲜东东也是视而不见,没有任何评价。小小年纪的我儿子他小人家自己会搭配衣服; 衣服脏了, 不用你说,分分钟, 人家就焕然一新的又换了一身。 有时跟我逛街, 还会来一句“妈妈, 你穿这个挺好看的 ”, 每每此时我就无语了,只好心里说一句“著名的时装设计师据说是男性为主, 没准他将来LV, PRADA的干活了”
其实呢,我在儿子慢慢变得像我的过程中, 也早就心平气和地接受了儿子确实像我的现实。我相信对于每一个母亲来说, 当你在看到孩子的第一眼时, 所有的出生前的对他们的种种猜想或者设想就已经烟消云散了。 最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了他们, 他们是我们的孩子, 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杰出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随着他们的渐渐成长, 你或多或少地看到了你的影子, 也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和自己生命的延续。
先说说女儿吧, 女儿现在11个多月, 气质和性格上的特质还不太能看得出来。 她刚出生的时候,外形上 能看出我的影子的地方是她的小嘴嘴 (虽然我的嘴嘴好像随着岁月的流逝也不是那么殷桃了)和 右边的小米酒窝 , 其他的一律归公于我老公。她的鼻梁的高度以一个亚洲新生婴儿的标准来说还是不低的, 不过鼻梁的高度自打那以后就没再发展。她 4个多月回国, 她爷爷奶奶的工作单位的人们对她的评价是“这个看着像你们家的人”。 几乎所有的人见着我女儿的第一句话都是“这不是小小XX吗”, 然后又会补充一句“仔细看还是像你”。 我心领神会, 那第一句是由衷的第一反应, 第二句话是颁给我的鼓励奖。 其实女儿和老公最像的是他们都有一个好胃口。 记得当年儿子对baby food 是一口不吃, 我女儿是来者不拒的快速扫光。 这点颇有我老公的风范, 经常是我刚刚坐下进入吃饭的状态时, 他已经离席了, 而且吃得很多。 现在的我已经以一个战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 都说女大十八变, 最后什么样可不好说。
当儿子刚出生的时候,连护士都指着儿子说“he looks more like his dad”, 我心里很窃喜地说”还好还好, 我当初的担心是多余的“。 许多来看我们的朋友都看着我的脸色拐弯抹角地说“还是像爸爸多一点, 不过也不好说, 孩子还会变化的”, 因为从大众的眼光看, 我可能比孩子他爸长得标准一些, 他们怕说了孩子像爸爸我会不高兴。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我心里的小九九, 听了这话高兴还来不及呢。儿子的变化是在1岁半以后,小脸越来越俊秀, 身材越来越苗条。 现在孩子他爸经常说的一句话“看我儿子多好看呀, 没想到我也能有这么好看的孩子”
1 儿子心思比较重, 经常会忧虑一些事情。 昨天一大早带他去看牙医, 他坚持要吃完早饭再去, 因为快来不及了, 我就跟他说“ 很快就看完了, 回来再吃”, 他来了句“ 你不记得吗, 上次给我打了农药(麻药), 回来就不让我吃饭”。 我还真没想这么多, 而他却提前忧虑上了。 他有时也会问我一些比较深刻的问题, 记得一年以前有一天他躺在床上突然问我“人会死吗?”, 我挺吃惊他会问这样的问题, 但我还是告诉他“会的, 每个人都会, 妈妈也会, 而且人死了以后, 你就再也见不着了”, 他随即眼泪汪汪很伤心的样子。儿子的这种心思重也是随了我吧, 虽然现在的我比以前已经坚强乐观了许多, 但是小时候还是很多愁善感的。 记得很小时候有一次无意中发现爸爸有一根白胡子, 爸爸就开玩笑的说爸爸老了, 我顿时就泪眼婆娑。 妈妈要是下班回家晚了, 心里就担心得不行, 直到妈妈进了家门, 我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2. 儿子特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 记得他刚2岁的时候就知道生了病要吃药, 有时候一些小感冒我并不想让他吃药, 他还会主动向我要药吃。 自己的手破了什么的, 不用你说, 创口贴一会就贴上了。 而我也常常被老公取笑“没病也想出病来”, 自然是一有点小症状就上医生那报道去了, 记得有一次我逼得那医生说“ 我总不能给你做开胸手术证明你没病吧”, 我这才悻悻的不再骚扰他了。难道说这点也像了我不成?
3. 儿子有个习惯, 他特喜欢闻被子上,衣服上的气味。 经常会看见他上了床闻一闻被头的香味, 掀起自己的衣服闻一闻那上面的味道。 我每每看见他这样, 心里就会惊叹不已, 遗传好厉害呀。 因为小时候的我也有这个癖好,只不过 长大以后克制了许多。
4. 儿子的理科比起其他方面来说明显的弱了一些。 他对学数学的兴趣永远没有其他方面强。 在他觉得无聊的时候, 只要说一句“那你看《天天饮食》吧(一个学做饭的电视节目)”, 他的眼睛就会一亮, 顿时来了精神。 而让他学数学的时候, 他总会说“我今天太累了, 就学到这吧”。 比起当年他爸爸5岁的时候站在小板凳上向大家表演他噼了啪啦的心算能力的境界, 我儿子还是逊色了不少。 不过他对厨艺的追求倒是跟我有的一拼,所以这点也算随了我吧。
5. 儿子特喜欢臭美, 老实说这是我最不喜欢看到的一点, 但也要老实的承认这点还真是从我这来的。 公允的说, 孩子他爸还真没这毛病, 鞋子一双穿到通, 7、8年前的衬衫照穿无误, 当然对我的各类新鲜东东也是视而不见,没有任何评价。小小年纪的我儿子他小人家自己会搭配衣服; 衣服脏了, 不用你说,分分钟, 人家就焕然一新的又换了一身。 有时跟我逛街, 还会来一句“妈妈, 你穿这个挺好看的 ”, 每每此时我就无语了,只好心里说一句“著名的时装设计师据说是男性为主, 没准他将来LV, PRADA的干活了”
其实呢,我在儿子慢慢变得像我的过程中, 也早就心平气和地接受了儿子确实像我的现实。我相信对于每一个母亲来说, 当你在看到孩子的第一眼时, 所有的出生前的对他们的种种猜想或者设想就已经烟消云散了。 最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了他们, 他们是我们的孩子, 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杰出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随着他们的渐渐成长, 你或多或少地看到了你的影子, 也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和自己生命的延续。
Tuesday, July 21, 2009
M & M
M&M Stands for Michael & Michelle。 他们是我的一双儿女, 因为他们出生在加拿大, 就入乡随俗的有了英文名字。 Michael 的名字是他刚出生时为他做检查的儿科大夫给取的。 生他的时候完全措手不及, 比预产期提前6周, 是男是女也不知道, 也没有想过要取个英文名字。 我记得儿科大夫在给他检查的时候问我们“有名字了吗” 我们一脸茫然, 到是有个意向的中文名字 (还是他爸几天前从某本书上取经来的),可也不知道怎么向老外解释这名字呀。 大夫以为我们没给儿子取好名字, 就说“就叫Michael吧”。 生完的第二天我让孩子他爸把朋友借给我的“英文名字书”带到医院来, 大概翻了一下, 发现Michael这个名字没有什么不好的意思, 叫起来也很上口, 就入乡随俗的把它放在了儿子出生登记册的middlename那一栏。 怀女儿时候就想既然儿子有了英文名字, 女儿也得有一个。 最后经过千挑万选, 居然选了Michelle。 确切的说,这个名字是在众多名字中唯一同时被我和老公认可的。一直到填出生证明的那一刻, 我们终于决定就叫Michelle了。 Michelle 实际上就是女Michael, 也就是说他们俩是同一个名字, 只不过性别上的不同而已。 直到今天我也没有完全搞明白在英文中Michael或Michelle名字背后的出处或典故是什么, 对我而言, 他们代表着我的一双儿女。 所以我把M&M放在我的BOLG的标题上, 代表着我是个有儿有女的MOM, 这个BLOG也将用来记录着我的Michael和Michelle的成长, 还有我这个有儿有女的MOM的心情。
产后复出
2009年7月15日产后正式复出的日子, 穿着我在西雅图 outlet mall 买的小白衬衫, 开着我们家的大红车, 停在301停车场。 这一过程是多么的熟悉又陌生。 我的产假就这样结束了, 新的正常生活回归了。当我摇摇晃晃的爬上301车子的时候, 还有些不太适应, 左肩一个大绿饭篓子, 右手挎着我的工作包。正巧在车上碰见一个朋友, 他使劲地在我面前晃了几下手, 我才发现他, 他说我看着好紧张, 可能是吧, 起的太早(7:09am 已经出发了);好久不坐BUS了;公司BUILDING 也走错了, 找到了BUILDING 后也不记得办公室在几楼, 打电话给同事才进了办公室。 新的办公室是AGILE 风格, 为了便于同事之间交流, 没有cubic没有隔断, 大家排排坐。 我的同桌是我们部门的掌门人, 真是好荣幸呀。对工作的唯一记忆竟然是一串密码,挺神的。 上班对我的正面影响:
可以试着改掉晚睡晚起的习惯, 看见太阳初升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每天有心情把自己扮靓一点, 在假期里不刷牙洗脸的情况也可以避免
比在家要喝很多水。 不停的喝水, 导致了不停地上厕所
每天都觉得好饿, 看来即便是坐着什么也不干也还是挺消耗的,
每天回家都好期盼的心情, 期盼看见我的两个小宝。而我在家的时候, 这个点正是我最累的时候, 真盼着他俩能睡个小觉什么的。
同时对家庭在FINICIAL 上也做了贡献
可以试着改掉晚睡晚起的习惯, 看见太阳初升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每天有心情把自己扮靓一点, 在假期里不刷牙洗脸的情况也可以避免
比在家要喝很多水。 不停的喝水, 导致了不停地上厕所
每天都觉得好饿, 看来即便是坐着什么也不干也还是挺消耗的,
每天回家都好期盼的心情, 期盼看见我的两个小宝。而我在家的时候, 这个点正是我最累的时候, 真盼着他俩能睡个小觉什么的。
同时对家庭在FINICIAL 上也做了贡献
Subscribe to:
Posts (Atom)